今天的主角是获得“CCS 2022年度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的上海规范研究所石珣
2022年12月13日,英国伦敦,雪后初霁。与天气一样灿烂的,还有石珣博士的心情。就在刚刚,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79届会议(MEPC 79)空气污染和能效工作组完成了对所有提案的审议,由中国船级社(CCS)主导提出的就《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附则VI EEDI数据收集要求的统一解释提案顺利通过。新冠肺炎疫情三年来,石珣第一次坐到IMO的会议大厅,之前在工作组审议时所有的紧张、压力、剑拔弩张,都化作这一刻的兴奋。
延续2021年的节奏,2022年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的推进仍是如火如荼。从作为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的选派专家筹备认可的认证机构(Accredited Certification Body)审核员培训开始,到漫长的IMO会议月结束,石珣的2022年忙碌充实又硕果累累。
这一年,石珣带领团队完成了对国内航行海船能效要求适用船型和能效标准值的设定,提出了针对国内海船的船舶碳排放准入门槛和法规检验验证体系,从源头控制水运行业的整体碳排放,为有效实现水运业“双碳”战略奠定基础,并同时完成了《国内航行海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计算与验证指南》研究制定,为国内海船实现整体减排提供了可靠的核算和验证方法,从技术层面为国内海运减排要求实施提供了保障。
此外,在航运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范围从船端排放向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转型的大环境下,石珣与团队广泛研究、积极探索,提出了适用于船用燃料的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标准和适用于我国的船用燃料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检验验证方法,完成了CCS《船用燃料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评估与认证指南》的研究制定,为船用燃料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的评估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填补了我国在该方向上的技术标准空白,同时也为我国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相关规则的制定和谈判提供技术输入。
工作十年来,石珣先后参与工信部项目十余项,交通运输部项目4项,CCS项目二十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研究制定规范指南9份。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和成果,她成功入选“2022年度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她始终坚信,科研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组织的事情,而是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另一群人,从而共同推进技术发展的过程。
自2020年开始,石珣担任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校外授课导师,承担本科生授课和研究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并就船舶技术能效和营运能效的提升和监测、验证方面积极搭建高校与行业的沟通桥梁,缩短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的距离,积极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助力。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一直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来不断勉励自己。即将铺陈开来的2023年是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减排谈判的大年,如何完成我国航运业的顺利转型乃至弯道超车,是许多人都在关心的问题,也是石珣铭记在心的责任。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一个人的能力或许很渺小,但她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Copyright © 2026 CCS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2711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10200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