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船检》杂志
今年8月,由中国船级社(CCS)提供审图和检验服务的“江海直达17”轮装载着11208吨进口大豆,从宁波舟山港起航驶往湖北武汉,标志着我国首个江海直达船舶“运力池”正式投入运行。近年来,CCS在江海直达船舶关键技术研究、规范标准制定、船型开发优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江海直达运输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此次“江海直达17”轮成功开启“运力池”经营模式再次彰显了CCS服务江海直达、服务客户的突出成效。
江海直达“运力池”开启实现多方共赢
2021年10月,“江海直达17”轮、“江海直达19”轮满载着粮食,相继驶离舟山老塘山五期码头,首航湖北武汉、黄石两地。这两艘散货船作为全国首制服务长江中游特定航线的江海直达规模化散货船队,开启了江海直达货运范围由长三角地区推进至长江中游地区的新征程,也为后来江海直达船舶“运力池”经营模式的启用埋下伏笔,奠定了基础。在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的精心筹划下,全国首个江海直达船舶“运力池”于今年8月成功上线。据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航运管理处唐天雨副处长介绍,传统的长江散货运输企业基本上采取个体经营模式,而且多为内河船东,对沿海航运不够了解,随着目前投运的江海直达船舶越来越多,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希望能够搭建一个合作共赢平台,将这些船舶整合起来通过联盟实现抱团经营避免恶性竞争,让它们能够统一与货主、供应链公司、港口码头谈判协商,充分发挥江海直达运输优势,“运力池”概念由此应运而生。“运力池”采用“船港货”三位一体化组织模式,由宁波舟山港舟山港务公司负责日常管理,牵头与船东、货主、供应链公司等进行对接,将各相关方串联起来构成利益共同体。现阶段“运力池”主推运营的区域主要是舟山至长江中上游地区,目前已投入“运力池”的有“江海直达16”“江海直达17”“江海直达 19”以及“顺新801”等轮,预计到明年年底可能形成10艘以上、总运力达到14万吨的经营规模。
“运力池”模式实现了统一配货和集中调度,进一步提高了船舶周转效率,有助于增强江海直达船舶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多方共赢。对于货主而言,可以降本增效;对于船东而言,可以提升利润,纳入“运力池”的船舶将享受到优先装卸和靠离泊、减免港口使费等激励政策;对于始发港和目的港而言,则会带动货物吞吐量的增长;对于管理部门而言,能够更好地促进江海直达创新概念的纵深发展和落地实施。“举例来说,原先运往长江中上游的货物采用的是中转运输模式,卸货、装货然后再驶向中游大概需要10天左右时间,而通过江海直达船舶运输仅需5天左右即可走完,这样即可为货主节省大量时间。诸如大豆、玉米之类的粮食货物在船舱里停留越久,霉变的可能性就越大,省去中转时间可以显著提升货运效率,降低货物损耗。其次,原来的运费由三段组成,即海段、内河段以及装卸费用,而我们推出的‘运力池’模式的运费定价规则是高于海船加内河船的价格,但是低于海船加内河船再加中转的费用,进而为货主节省一定成本。对于船东而言,原先一家公司只能负责其中一段航程,要么是海段要么是内河段,如今通过‘运力池’可以覆盖全段货运,通过减少中间环节,船东可以实现收益增加。同时,‘运力池’还可以为相关港口带来更多货物装卸业务,增加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而且随着运距的拉长,货运周转量也会上升,对当地GDP增长可能起到拉动作用。”唐天雨补充道。
2015年4月,CCS同舟山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共推江海直达船型开发。此后,CCS综合内河船舶及海船的技术标准框架体系,研制推出了独立的江海直达船舶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开发了系列江海直达概念船型。以“江海直达17”轮为代表的江海直达散货船在注重安全性的基础上,满足最新环保要求,同时经济性得到提升,与同吨位海船相比,载重量增加约8%,能耗降低约10%,有利于推进加大水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助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唐天雨表示,CCS通过审图、检验等服务为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的江海直达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双方定期组织开展交流活动,积极探索对江海直达船舶进行优化,力争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更好地服务船东、货主,为其释放更多红利,“‘运力池’的启用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帮助船东提高船效,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而吸引船东加大投资,促成更多江海直达船舶的建造和投运,也为我们与CCS在江海直达领域开辟更大的合作空间。”
CCS技术标准研发支撑江海联运发展
江海直达船舶是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和舟山服务中心辐射长江,实现江海直通的关键。过去,我国的江海直达运输主要以传统的“海进江”方式进行,为了满足新形势下降本增效和节能环保等综合需求,船舶技术急需改进和创新。CCS基于实际航行水域的环境条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预报、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开展了江海直达船舶关键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系统解决了江海直达船舶结构、稳性、基本干舷、机电设备等问题,突破了技术瓶颈。
缺乏统一的江海直达船舶技术标准曾经是制约我国江海直达运输发展的一大难点。CCS在专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内河船舶及海船的技术标准框架体系,研发且不断修订、完善了独立的江海直达船舶技术标准体系。2017和2018年,《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建造规范》(2017)、《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法定检验暂行规则》(2017)、《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建造规范》(2018)、《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8)以及《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营运检验指南》(2018)陆续发布实施,为促进江海直达运输提供了船舶设计、建造、检验和营运等方面的指导和基准。这些技术标准呈现出了四大特点。一是采用先进理念,基于实际水域的风浪条件量身定做,在同等安全水平下,系统解决了船舶结构和基本干舷的合理设置问题。二是载重线勘划结合了河、海的特点,按照“河+海”进行了创新设计,满足了监管的方便和市场的预期。三是综合分析国内外耐波性标准,并在与规范标准同等效能的基础上,提出了耐波性试验确定干舷的技术要求,倡导新技术的利用。四是采用基于风险的设计理念,对设备配备进行了适应性评估,更加适用于江海直达的航线特点。
在建立技术标准体系的同时,CCS也在大力开展江海直达船型研发。针对这种需要兼顾海、河特点的新船型,CCS武汉规范研究所提出了“物流决定航线,航线决定船型”的全新研发理念,立足整个航运链,从物流源头出发,根据货源需求及流向确定船舶航线;基于“适航、适港、适货”的原则,研发江海直达引导性船型。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以及与业界的通力合作,CCS成功推出了系列概念船型,形成了船型系列化和建造规模化,覆盖集装箱船、散货船、商品汽车滚装船等多种主流船型。这些概念船型应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和装置,各方面的性能都得到了显著优化,呈现出了宜江、适海、先进、经济的鲜明特征。CCS开展的随船调研、实船监测评估以及船舶能效评估显示,江海直达船舶较传统海船在能耗、经济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实现了宜江宜海、安全经济、绿色环保等多重效益。
CCS审图技术服务保障江海直达船舶高质量设计与建造
此次“运力池”项目的主角之一“江海直达17”轮是一艘14000吨江海直达散货船,可载运金属矿石、黄砂、煤、谷物等散装货物,可满载靠泊长江中游多个港口,同时直达宁波舟山港。该项目作为《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建造规范》(2018)生效后首次使用,是CCS江海直达相关技术规范的进一步应用,CCS武汉审图中心从前期技术支持到后期图纸审核提供了全程技术服务。项目初期,CCS武汉审图中心联合浙江分社舟山办事处,多次参与船厂施工方案调整技术研讨;同时鉴于《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建造规范》应用尚不广泛,为帮助设计院加深对法规规范整体框架和技术要求的理解,审图技术人员在设计之初多次向设计院宣贯、交流规范技术要求,重点解读特定航线船舶规范与内河规范之间的差异,深入讲解了诸如防撞舱壁布置、最小船首高度要求、减小干舷型船舶的机舱棚设置、室内起居处所梯道环围保护等技术问题,帮助设计院优化了船舶艏部线型、球鼻艏形状等设计方案。
项目刚刚启动后,正逢武汉疫情严重,为了不影响船舶开工建造,审图技术人员克服疫情封城带来的困难,创造条件居家办公,提前完成船舶开工建造所需图纸的审批工作,保障了项目顺利开工。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一些设计难题逐渐显现,审图人员第一时间提出相关建议,组织设计院开展讨论交流,及时帮助实现了多个细节问题的优化设计,例如防撞舱壁位置调整、艏部舱室布置优化、艏部线型优化等。同时,审图人员还积极帮助设计院解决了船舶稳性方面的更大挑战,“江海直达17”轮为B-60型船舶,减少干舷的船舶储备浮力较一般的B型船舶小,船舶破损后的稳性较差,江海直达船舶规则对此类船舶的破损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审图技术人员快速抓住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以破损工况的稳性配载为切入点,综合调整进水点坐标、首部空气管高度等,帮助设计院圆满解决了该船船舶破损稳性大难题。
在船舶接近完工时,由于船东货源已经确定,船舶完工交船日期也已提前锁定,对于完工防火控制图、破损控制图、完工装载手册等资料的绘制和审核要求准确及时。时间如此紧迫,而审图工作对细节的把控也不容有一丝懈怠。为了简化绘图和审图之间的沟通环节,同时确保完工图纸完全符合规范,审图技术人员主动联系设计院,协商派设计人员现场办公、进行面对面沟通,遇到问题随时交流。经过审图技术人员连续数日耐心细致地讲解,图纸的绘制和送审得以及时完成。紧接着,审图人员立刻加班加点,进一步协助设计单位对图纸进行修改完善,保证各项设计均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在约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完工图纸的审批,保障了船舶按期完工交付使用。
CCS武汉审图中心从项目前期、中期和后期,全过程充分展现出CCS风采,以过硬的技术实力,优质的审图服务,帮助设计院解决图纸中一个个细节要点、关键难点,深入践行CCS“安全、环保,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 的服务宗旨,保障江海直达船舶高质量完工。
1100TEU江海直达集装箱船“汉海5号”
截至目前,CCS武汉审图中心已完成12艘江海直达船舶审图技术服务,包括国内第一艘江海直达散货船“江海直达1”、第一艘江海直达集装箱船“汉唐上海”、目前最大的江海直达集装箱船 1100TEU“汉海5号”等。此外,还有19艘江海直达船舶正在开展审图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