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为期两年的官楠村驻村生活已悄然过去近半,回首一年的工作,驻村第一书记黄鑫在感慨之余,感受更多的却是责任。“驻村第一书记不仅仅是一个职务、一种称谓,更代表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只有真正融入群众接地气,带领老百姓走上乡村振兴致富之路,让他们更加信任党、拥护党,才
能无愧于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嘱托。”黄鑫如是说。
2021年5月,来自中国船级社(CCS)重庆分社的青年党员验船师黄鑫被选派参与重庆市乡村振兴工作,并正式进驻重庆市酉阳县浪坪乡官楠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酉阳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昔日的船检先锋,这一次,踏上了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新的阵地上继续挥洒青春热血。
融入群众生活
官楠村在党中央精准扶贫下完成了脱贫摘帽,但这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初来乍到的黄鑫一直在思索:如何乘势而上,让官楠村更有活力、更加美丽?
为了尽快熟悉官楠村的基本情况,顺利完成与前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交接,他跟着前任驻村第一书记用3天时间跑遍了11个村小组,并接过了接力棒。随后的几个月他重点对全村197户脱贫户,59户低保户,13户特困户(五保)以及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进行全面走访,与外出务工人员一一进行电话沟通,掌握村情民意。
驻村的前一个半月黄鑫靠步行走遍全村28.6平方公里,每天的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5月正值农忙时节,村民白天在田间地头劳作,黄鑫只得带领工作队在傍晚的时候上门走访,经常披星戴月回到办公室,还要加班加点整理当天走访记录,并且入乡随俗地一天只吃两顿饭,黄鑫经常半夜饿得肚子咕咕叫,不到一个月就瘦了好几斤,好在他身体底子好能吃苦,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生活。
可刚刚克服了“水土不服”,又遇到了“沟通障碍”。黄鑫来自湖北,起初与村民沟通,他听不懂当地的方言,经常村民噼里啪啦说一大堆,他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只能不断地询问,向工作队另外两位酉阳本地同志请教学习。“刚开始基本上是‘鸡同鸭讲’的状态,现在我不仅能听懂还说得来几句当地土话了,如‘午饭是少午’‘肉是嘎嘎’‘支持工作就是给我扎起’。”黄鑫笑着说。
走进群众心里
常常走门串户、深入田间地头的黄鑫,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距离,也渐渐打开了村民的“心门”。
八组村民谢光会提起黄鑫时总是赞不绝口。他和附近几户村民的家门口对面有几棵大树长得歪歪斜斜,还有几棵略小的树,茂密的枝杈都快搭到电线上了,每天都胆战心惊,晚上睡觉也不踏实,生怕哪天刮大风把门前几棵树吹倒了,砸到自己房子。黄鑫带领驻村工作队现场勘查情况后,及时跟村委反映,商量解决对策,通过联系电力公司,安排专业人员及时将歪斜的树木砍掉,清理对电线有影响的树木,为村民们消除了安全隐患。
一组何承元老人修建了新房,新房后面通了水泥路,本是好事一件,但是由于排水设施不完善,长期的雨水冲刷导致路基塌陷严重,老两口每天都提心吊胆,不敢居住新房,只能呆在破烂的老房子里。然而,老房所在的位置是村里的地质滑坡监测点,极易出现地质险情,老人拉着黄鑫去屋后,指着后墙上被坡上落石砸出的大坑说:“每天都担惊受怕,生怕哪天睡着觉,突然就从后面掉下来一块石头”。“危房不住人是原则性要求,这个事情我们一定会帮您办好”。黄鑫一边安抚老人,并当即与乡政府应急办取得联系,一周后,受损的路基被修复加固,险情得到解决,“我们老两口终于可以在新房里睡个安稳觉了。”何承元老人感激的说道。
“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重庆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驻乡驻村工作队各位领导,是你们给了我女儿第二次生命!”这是十组村民谢正彦在感谢信中写的一句话。谢正彦家有一个8岁小女儿患白血病,虽然骨髓配型成功,但是高昂的手术费用令一家人望而生畏,苦不堪言。
黄鑫带领工作队同志在走访中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前后十余次到他家中表达关心慰问,鼓励一家人坚定信心,同时积极同村两委及乡党委政府领导讨论救助方案,努力向相关部门申请救助,寻求到红十字会基金支持5万元、水滴筹等平台资金3万余元、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领导、驻乡、驻村书记累计捐款1.2万余元,同时与市、县、乡各级相关部门联系接洽,确保治疗不受影响,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最终经过各方努力,患病小女孩儿顺利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情况稳定,如今已经可以正常小孩一样上学了。
像这样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事情还有很多,黄鑫总说:“群众的事情无小事,老百姓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
鼓起群众腰包
乡风文明宣贯、人居环境整治、公路危房修缮、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黄鑫将一件件要做的事情都记在本子上,逐一完成。但他想得最多的事情,还是村里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第一要务,只有产业发展好了,才能吸引更多外出务工的人返回到家乡来,乡村振兴才有人力基础;只有产业发展好了,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村造血功能,乡村振兴才有源动力;也只有产业发展好了,老百姓腰包才能真正鼓起来,乡村振兴才有希望。可经过调研,黄鑫发现村里现有的产业,既没有显著的特色,也缺乏长期的规划,这可让他犯了愁。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验船师出身的黄鑫,脚踏实地是他的本色,没有“高谈阔论”,只有“真抓实干”。黄鑫带领驻村工作队,一方面寻求市农科院专家的指导,另一方面与村支两委共同协商,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制定村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最终形成了“一稻一销一输出,二叶二果三养殖”的产业布局。在走访官楠村茶叶产业基地的时候,他发现500亩茶叶长势堪忧。好好的茶叶长成这样,着实让黄鑫心疼了一把。
于是,他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一起撸起袖子、卷起裤腿、扛起锄头,除草、施肥、敷地膜、剪枝,村民们看着这位年轻质朴的书记如此卖力,也不由得激发出工作热情,一起参与茶叶基地管护工作。大家出工又出力,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努力,看着一排排整齐的茶树凸显了出来,黄鑫和群众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此外,为了切实将老百姓家里的土特产转化为收入,他会同村支两委积极联系客户,大力开展消费帮扶,共计销售土特产7万余元,让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真正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2022年2月22日那天,酉阳又迎来了一场大雪,黄鑫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心里想着“瑞雪兆丰年,相信今年村里一定会有好收成,村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乡村振兴工作会越来越顺,又是一个埋头苦干、不负韶华的好年头。”
Copyright © 2026 CCS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2711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10200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