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沧海拾贝 | 鲁地拉的柑橘特别甜

发布时间:2022-02-16 08:02 | 生效日期:
2021年8月,我们从大理一路往北,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颠簸前行了2个多小时,来到了鲁地拉。


拾贝人:侯超

 

20218月,我们从大理一路往北,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颠簸前行了2个多小时,来到了鲁地拉。鲁地拉是音译,意思是“石头落下的地方”。

鲁地拉,这个坐落在云南省滇中地区的小镇,位于金沙江上游,在党中央精准扶贫下结束了人背马驮的“天路”,解决了饮水难等问题。然而海拔1800米以下却干旱少雨、土壤贫瘠,生态脆弱,要发展更大规模的种养殖产业,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水资源不足依然是当地最大的痛点难点。

因水而立,依水而兴。滇中引水工程,是党和政府为解决当地日益严重的生产生活用水矛盾,服务滇中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决策。该工程从鲁地拉水库出发,输水干渠总长664公里。工程的源头——取水工作船,是引水工程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取水工作船的进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取水系统工程的正常运行。

工期紧、任务重,为保障滇中地区取水工程顺利开展,中国船级社(CCS)重庆分社抽调我和全渝两名党员验船师组成现场项目组,在当地租下一户农家小院作为办公场所,为滇中引水工程的取水工作船提供及时、优质的技术支持。

清晨,雄鸡破晓,宁静的小村庄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初升的太阳散发着柔暖的光芒,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开始一天的劳作,拖拉机“突突突”地冒着黑烟奔驰在乡村小路上。我们也在农家小院里换上工作服,为一天忙碌的工作做好准备。

 

 

 

随处可见的工地在开挖土石,铺设管道——滇中引水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里山石林立,杂草丛生,除了半山腰上的些许甘蔗和柑橘格外显眼外,几乎是一片荒凉,真的是“岩羊无处走,猴子也发愁”。我们的建造工地就处在高山深谷里,临时搭建的工棚就是我们的现场办公室,勉强能“遮雨挡晒”。

 

 

 

从最初工艺认可开始,我们就和施工人员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虽然这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就连肥皂、毛巾等日常用品也要到十几公里外的小镇采购,洗澡也成了一种奢侈,但每每回想起入党誓词CCS验船师的责任和担当,我们渐渐地忘记了条件的艰苦,缓解了对家人的思念,全身心地把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和我们一起工作的工人中,有的来自美丽的河西走廊,有的来自江南鱼米之乡,虽然大家家乡不同,方言各异,但大家都奔忙在田间地头,挥汗在工间船台,划线、落实工艺、自检,都在为早日实现滇中引水而努力和奋斗。

有时我们和工人一起蹲在土坎上讨论工艺;一起顶着炎炎烈日操作在船台上,口渴了,就喝口凉水;累了,就歇口气,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沉浸在热火朝天的工作状态中。

 

 

 

11月的一天,我们乘车沿着山坳,蜿蜒曲折跋涉了三个多小时,来到8号工区。坑坑洼洼的山路和长时间的颠簸,尽管胃里翻江倒海的难受,但一看到船我们就像“打了鸡血”一般,忘记了身体的不适,瞬间开启工作模式,检验结束后才感到腰已经累得“快断了”。质朴的乡亲们,有些是第一次看到船,经常三三两两,相约而来,看稀奇,一位乡亲还送来了一袋柑橘,口干舌燥的我们狼吞虎咽吃了下去,永远记得,柑橘是那么的甜……

 

 

 

党旗飘飘、焊花点点,伴随着无数个日转星移,焊接检验、无损检测……,每一个结构和设备、每一个环节和细节,我们都不敢有半点懈怠,用心专注做好每一次检验,我们的取水工作船终于从图纸搬上了船台。虽然驻地条件艰苦,任务艰巨,但坚守初心、勇担使命,要给滇中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永远是我们工作不竭的力量源泉。

清泉汩汩,情系滇中。在党旗的指引下,我们将CCS优质高效的技术与服务送到了乡亲们最需要的地方。在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挥洒汗水、贡献力量。

历经5个多月的艰苦奋斗,首艘取水工作船如期交付使用,一期工程成功取水。看着百姓们脸上挂满了幸福的喜悦,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心中也如一股股清泉流淌,滋养着我们作为国家船检“主力军”的初心。

 

 

 

如今,每当我吃起柑橘,总会想起鲁地拉柑橘的味道,仿佛看到满山的柑橘树,枝头挂满了红灿灿的柑橘。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鲁地拉定会满山瓜果飘香,柑橘更红,甘蔗更甜,变成“箐江边美丽富饶的村寨”。

注:如需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