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共建船舶行业数据生态

发布时间:2021-12-07 09:12 | 生效日期:


中国船舶工业经过7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40年的高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造船大国,正在逐步发展为现代化造船强国。随着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已发展成为航运大国,正实现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船舶行业包括了船舶建造和营运的相关产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条。传统的船舶行业正在经历产业升级的过程,在这当中科技力量起到推动船舶行业创新发展的作用。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数字技术进步和数字社会发展正成为一大重要特征,数据的价值愈发凸显,数据要素已经成为与土地、人力、技术、资本并重的第五生产要素。对于数据的充分有效利用必将助力我国造船强国和航运强国建设的进程。

智能化是建立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而海量数据又离不开行业各方的贡献。反映现实世界各个侧面的数据的汇聚和应用,才能真实描绘现实世界的实际状况。行业数据共享,是实现传统产业向着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传统产业赋予新活力的重要环境。

1、船舶行业大数据的现状

传统产业的船舶行业,一方面,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结合较晚,另一方面,船舶行业又是一个规模庞大、产业链遍布全世界的国际性行业,船舶行业虽然蕴藏着丰富的数据资源,但数据资源的开发能力相对较弱。随着我国造船和航运业在的蓬勃发展,智能制造、智能运营、智能检验在行业中逐步推广,船舶产业链各单位产生了大量数据,如设计数据、生产制造数据、检验检测数据、运营数据、维护保养数据、管理数据、物流数据等。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大数据所蕴涵的价值的工作,已在船舶设计、建造供应链管理、船舶营运的多个环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在行业评价、预测及企业运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船舶行业相关的领域可以延申至贸易、金融投资、租赁、保险等,船舶数据与许多行业的大数据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船舶数据应用不仅能支撑船舶建造相关领域,更会延展至航运、贸易,以及金融等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起着重要作用。

2、船舶制造与航运业越来越渴望从数据中获取智慧

航运业是非常古老的行业,已有三四百年的发展史,这也造成了航运业内部对变革的需求较弱。在传统的航运业,希腊、英国、挪威和丹麦等国家由家族性企业所掌控,持续着传统的经营模式,但是,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在影响着传统的航运业,推动航运业不断发生新的变革。例如,通过分析从各方面汇总来的船舶营运数据,实现实时预测水上运输的当前现状和未来变化趋势,改变了通过海关统计所带来的滞后性预测,进而通过分析行业各方汇聚来的数据,更加全面、精准地把航运业,甚至社会经济总体发展的真实状况。通过对船舶营运数据的分析,航运界可以进一步优化航线和运力的配置,降低船舶营运成本,更好地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提升航运服务水平。随着全球数字化的发展,以满足客户多种类、个性化需求为中心已成为航运业的主要焦点。海运业在数字领域的发展,通过将航线规划、货运代理、航次经营、船队维护和客户支持等主要功能数字化,为行业带来新的收入流。借助物联网、增强现实、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航运业的未来前景将以无人航行、船舶实时跟踪,智能运力管理,动态运价,货物管理和数字化单证为特征。这也将船舶营运与船舶建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规模巨大的船舶行业数据资源。

在船舶建造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诸如MESERPPDM等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的数据量正以爆炸式速度增长,企业各方面数据的积累速度十分迅速。船舶设计、产品设计都需要充分反映船舶航行作业和设备运行的实际状况的数据资源,并从中获取对设计提供辅助决策的分析结果。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传统的管理与控制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实际发展需求,需要科学应用大数据技术对行业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提高各项工作时效性、准确性与可靠性,满足行业改革、转型和发展需求。船舶建造的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点就是人工智能在生产中的应用,人工智能的发展背后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自动工艺的编程、机器参数配置、维护预警等都需要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来不断地完善算法。不仅限于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船舶制造过程中,设备、运输、产品等各个方面均可通过配备传感器,同时借助标准协议实现彼此通讯,为船舶制造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资源,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不仅可以优化自身的造船周期,更可以了解和预测航海业、零部件制造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国船舶制造业,每时每刻都在形成大量工业数据,其规模也在快速增长。大数据在船舶制造中的应用,将促进管理思路创新,对产业生态进行重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借助大数据对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提升,进而达到弥补人员素质所带来的问题,有效补齐落后短板,并以此为基础,对工业互联网以及智能制造在船舶制造中的应用进行强化,加快造船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大数据平台逐步发展成为船舶制造业的新标配,借助建立大数据平台,能够在设计概念、制造过程等方面,对整个设计、生产等过程,提供有力支持,进而促使生产效率得到提升,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并且船舶制造业在独特问题方面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措施,发现、挖掘新船型,促使产业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将是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及利润率的重要手段。在未来发展中,形成船舶制造业+金融+互联网+其他领域的商业新模式。

3、船舶行业数据应用的课题

由于船舶行业各单位间信息系统的差异、数据标准的缺乏、网络隔离、数据权益的保护等因素,这些数据相对独立存在于各单位的系统中,从而形成了数据孤岛,无法实现有效共享,数据的价值难以充分得到利用。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船舶这一古老的行业早已完成脱胎换骨般的智慧升级,船舶行业的智能化水平日新月异。大型造船厂、船东以及上下游数千家企业构成了庞大的船舶生态。在船舶工业、航运业、航运物流、生产协同、供应协同、船舶质量等日常运作中产生并沉淀了大量的数据,包括设计、验证、质检、制造、装备、维修等等。

大数据、5G、物联网等技术的场景化落地,更是促进了船舶行业数据指数级增长。来自各个机构、组织的数据对生态链的数智化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但各个机构、组织的数据只在内部形成了闭环,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共享交换。

我国船舶行业自诞生以来,发展迅速并在全球市场中已经形成很强的竞争力。近年,行业的市场拓展、效能管理等遇到一定瓶颈,再加之疫情的影响,中国船舶行业进入一个较为平缓的发展时期。为推动我国船舶行业的进一步数字化改革,优化管理、监管机制,提升生产、运营效能,在国际市场上弯道超车,船舶生态急需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来改变现状,促进船舶行业数据市场要素化的培养和形成。

4、未来的船舶行业数据生态的构建

船舶行业数据生态,应该是以网络为基础,将行业各方对数据的认识、使用规范、数据权益保护、数据流转监控,以及数据评价等以技术手段固化在平台中,以行业间开放、共享、共同治理为理念,所营造的行业数据应用的生态环境,为船舶行业及相关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的平台。

(1) 建立行业数据共享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数据共享安全

聚集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力量,从促进行业数据共享、大数据应用共建的目的出发,制定数据共享交换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数据拥有者权益,明确数据使用者的义务,规范数据交换过程、使用条件及监督管理,从制度上确保船舶行业数据共享在安全可控、规范的条件下进行。要针对行业间各种应用场景,研究确保数据安全共享的技术路线,从技术层面上保证行业数据共享的安全可控。建立符合行业数据共享共识要求的行业数据安全体系。以行业标准规范的形式,在制度上推进船舶行业数据共享环境的形成。

(2) 以行业联盟为主导,建设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平台,为行业数据生态提供基础设施保证

行业数据共享的相关制度、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已经在制度上确保了行业各方能否按照公平、自愿的原则,使船舶行业各方在数据共享和应用上达成了共识,船舶行业各方可以在保障了数据所有者权益和数据安全的框架下进行数据共享。这些行业间的共识、数据共享的条件,以及保证数据安全和权属关系的各项制度,都需要有信息系统的支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建设基于区块链的船舶行业数据共享平台,为船舶行业数据共享交换提供信息化环境,将船舶行业数据共享交换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行业数据验证规范落实为区块链共识机制,以信息化手段保证行业数据共享制度的有效执行。以智能合约的形式保证行业多方间数据共享能够按照数据共享交换条件进行,确保数据交换作为一项数字交易得到行业共享参与方的验证和认可,保证数据共享只能在确定的数据通道上进行,规避了数据泄露的风险。在上链交换数据的安全性方面,充分利用区块链的数据存证、数据加密等安全机制,使数据共享得到安全保障。

(3) 构建行业数据共享应用的共建环境,促进行业数据应用合作,推动形成船舶行业数据产业联盟

船舶行业各方通过基于区块链的船舶共享平台形成一条行业数据链。这条数据链确保了数据权属关系,保证了数据安全(防篡改、不泄露),实现了数据交换过程的可追溯,使行业各方能够在多方共治的环境中实现数据共享。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对行业数据应用的合作共建研发模式,促进多方参与的行业数据应用研发的开放空间建设。这样,以底层数据共享链+上层开放式的数据应用开发部署环境为船舶行业数据共享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船舶行业数据共享生态提供保障和技术支撑。

 

注:如需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