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碧海春秋 | 明代打造航海巨无霸

发布时间:2021-06-23 09:06 | 生效日期:
明代的造船业最初起因于防海备倭,洪武五年(1372年)以后的六七年间,为抵御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不断侵扰,朱元璋多次下诏在浙江、福建两省建造“备倭”海船。

 

 

明代的造船业最初起因于防海备倭,洪武五年(1372年)以后的六七年间,为抵御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不断侵扰,朱元璋多次下诏在浙江、福建两省建造“备倭”海船。正是从此时开始,南京逐渐成为明代最重要的造船中心。

洪武后期,造船厂分布愈加广泛,除南京造船中心外,尤以江苏、福建、湖广、浙江等地最为发达。

明代造船种类齐全,各尽其能。据《明会典》记载:“ 官造船舶有黄船,以供御用。”

 

(黄船)

马船、快船,以供送官物。”据历史记载,马船、快船隶属于南京兵部车驾清吏司,马船最初的功能是运送马匹,快船最初的功能是运送军队所需要的辎重。可见,马船和快船初创立时的功能都是和军事行动有所关联的。但是,马船和快船最后变成了为明王朝宫廷运送生活物资的船队。

 

(快船)

备倭船、战船,以御寇贼。”明代时期,战船种类繁多,小编在此列举一二。

车轮舸:以轮击水的战船,作战时先放神沙、沙筒、神火,之后掀开船板,士兵立于两侧,向敌船抛掷火球,发射火箭,投掷标枪,毁杀敌船。

网梭船:超小型,形如梭,竹桅木帆,吃水七八寸。内有二至四人,装备二三支鸟枪,战时二三百船蜂聚蚁附。

 

(网梭船)

赤龙舟:轻型,船身像龙,分为三层,内藏火器刀枪。常以数百船齐射攻敌。

 

(赤龙舟)

明中叶后,有识之士模仿葡萄牙战船形态制造成蜈蚣船。

 

(蜈蚣船)

当然除了上述船舶以外,明代还有为郑和下西洋专门建造的宝船。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主力舰。

 

(郑和宝船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中国船谱》第一卷)

明代造船业与宋元相比更为发达,造船厂规模之大,配套之全,质量之高,检验之严,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由于造船业的发达,明朝时期的船舶检验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标准。     

以南京各船厂为例,船舶的造修过程需经过三个阶段的检验,即“定损定料检验”“造修工艺检验”和“完工检验”。

所谓“造修”,即造新船和修旧船。在建造新船的过程中,要参照各种船型所需的工料标准,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而在翻修旧船时,则要根据船舶的损坏程度进行工料配给。检验人员在检验船舶的损坏情况时,需根据检验结果填写“勘船单”,以便后续抽查和对照。

定损定料完毕,船厂即领取物料开工造修。《南船纪》《船政》和《龙江船厂志》中刊载了各种船型图式,并将尺寸、规制、用料等项详细载明,目的是让承担造修任务的匠作按图施工,以免偷奸使弊。与上述“勘船单”类似,为杜绝人为浪费工料现象,修船时还要填写“修船单”,这也是对船舶用料以及工艺质量检验的直接凭据。

船舶造修完毕,相关人员还要对船舶的装配性能进行完工检验,即“验装”。经过“验装”,如各项指标合格,则还有最后一项工作——验烙字号和姓名。这里的姓名指的是修造官匠的姓名,一旦船舶出现问题,方便追责。

上述三道程序完成后,造修之船才可以出厂使用。由此可见,明代造船厂的船舶检验,可以总结为管理有序、操作有章、方法科学、制度严密,其核心体现为标准化。

注:如需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