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沐风栉雨,70年不忘初心,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风化雨,绘就了共和国波澜壮阔的新画卷。在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伟大时刻,中国船级社(CCS)用自己63年来的发展成绩单为祖国献上一曲赞歌。
在这段长达63年的征程中,CCS用较短时间内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船级社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为我国造船、航运、海上石油、保险、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众多行业提供支持保障,在规模、技术能力、服务领域、国际化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在这段长达63年的征程中,CCS检验船队包括国际航行、国内航行和远洋渔船船队,总规模达到1.5亿总吨、艘数接近35000艘,其中,国际航行入级船队规模超过1.1亿总吨,是世界船级社中检验艘数最多的船级社,目前吨位在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排名第5位,是IACS12家正式会员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船级社。CCS入级船舶业务涵盖了各类运输船舶和高技术船舶,其国际入级船队平均船龄是IACS成员中最小的。
在这段长达63年的征程中,CCS海洋工程领域已实现了浅海、深海的全面覆盖,不断承接“海洋石油982”“‘蛟龙’号深潜器”“荔湾3-1”等国家重大海工项目,先后中标国外一系列重大海工项目,在海工领域异军突起,为海上移动钻井和工程设施、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提供入级和检验服务,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开展深海设施检验业务的船级社之一。
在这段长达63年的征程中,CCS业务从海洋走向陆地,用其风险管理理论,坚持独立公正的第三方属性,向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拓展。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敢远航。一代代船检人用智慧与双手书写发展史诗,实现了CCS从做大做强再到做优、区域国内再到世界的历史飞跃。作为中国船检的“国家队”“主力军”,他们用辉煌的业绩在世界海事舞台上展现了中国船检的与众不同。
CCS级作业类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海试最大深度7062米。
体制转型 夯实全面发展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亟待发展的我国海外贸易运输受困于海上封锁,难以对国际航行船舶自主发证。为此,原交通部决定创建新中国船舶检验机构。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局成立,负责船舶规范和检验标准编制及技术研究,组织有关船舶检验部门按规定对船舶进行建造和营运中的法定检验、入级检验、定期检验和必要时的临时检验。由此,以船舶入级与安全监督为己任的中国船舶检验机构破茧而出,在国家计划经济中稳步发展,成为我国水运交通安全保障的技术力量。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局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简称船检局),被认定为国家对船舶的技术立法和技术监督机关,对外起船级社作用,确立了政社一体的中国船舶检验体制。1961年4月,船检局完成我国第一艘远洋轮“光华”轮的检验发证,使其成功远航印度尼西亚,完成了接运受难华侨的光荣任务。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从1978年起,原交通部下属港航单位的船舶检验部门陆续独立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加入IACS,1986年,依据原交通部批准的《中国船级社章程》,CCS与船检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模式。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CCS迅速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全面进行基础建设,迅速健全船检体系,努力开拓国际业务,为国家发展国际航运和国际贸易服务,业务范围由水运交通拓展到海洋工程领域。
1982年至1985年间,CCS陆续建立上海、广州、大连、天津、青岛、秦皇岛、湛江,以及武汉、南京、芜湖、宜昌、重庆和深圳等下属分支机构,构建起由北京垂直领导、覆盖全国主要港口的检验管理机制,并组建了海船、河船规范技术研究所、出版《船舶录》、筹备设立海外办事机构。
国内的坚实发展,推动着CCS业务大步走向世界。1985年,CCS在国外设置分支机构,健全国外服务网络,揭开了CCS国际化发展的序幕。伴随着我国航运造船和海洋石油开发的发展,在与西方船级社合作中,CCS逐步展开特种新型船舶和大型船舶的建造检验,推进船用产品和水运集装箱检验,扩大了海洋工程设施检验。
1998年,CCS按照原交通部“政事分开”的水监管理体制改革,将船舶检验管理中属于政府职能的管理职权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成为一个具有与IACS成员船级社相同职能和服务体系的、全新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机构,全面进入国际市场发展。
体制转型的成功,使CCS在安全管理和检验质量上,实现了明显提升。2001年,CCS港口国检查记录实现了“脱黑入白”,连续多年成为IACS中最好的船级社之一,树立了我国远洋船队良好的国际形象。
40万吨级矿砂船舷侧框架焊接检验。
文化引领 助力建成船检服务体系
在CCS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文化建设对全面建成船检服务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代又一代船检人铁肩担当、接力探索,是CCS“突出重围”的“旗手”。63年来,CCS党委始终认为,党建抓的是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CCS团结人、凝聚人、激励人的一个重要的现代管理手段,坚持文化引领,能够促进CCS长期稳定发展。
在全球有118个机构,覆盖国内外主要港口;服务网络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各基层单位业务种类、员工结构、当地的文化氛围等都不尽相同,这是CCS独具特色的社情。根据这一实际,CCS党委提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重心下沉、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寻求特色,鼓励和支持基层党支部广泛开展特色支部创建活动。
紧密结合改革发展实际,在贯穿融入结合上下功夫,CCS在落细落小落实上见成效,不断探索和总结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与方法,认真履行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确保所在部门和单位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推进基层党建水平更上新的水平、全面建成国际一流船级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在独具特色的党建文化引领下,CCS诞生了一大批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青年科技英才等有影响力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了CCS作为国家船检主力军作用,展示了其锐意改革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
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CCS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秉承“安全、环保,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执行“技术立社、诚信为本、与众不同、国际一流”的建设方针,秉承“客户第一、优质服务”的价值理念,发扬“团结、奉献、公正、高效”的船检精神,CCS牢牢把握服务国家水运安全、维护国家海事权益、推进造船强国建设的根本要求,努力建设与海洋强国相适应的国际一流船级社。
依据国际公约全面修订更新海船检验规范和证件,完成了与国际接轨的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的编制和有关船舶检验证件的更新;在上海和武汉分别设立海船检验人员和河船检验人员培训中心,制定培训规划,建立起人才培训机制;引进计算机技术,强化工程技术软件和船舶管理软件开发;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始全面发展,一个自主发展完善的船舶检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如今,CCS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船级社,在船队结构、授权国家和地区政府数量、全球服务网络、工作流程、安全质量控制等方面,全方位地向世界领先船级社跨越。
验船师进行船尾部外板抽真空试验。
技术担当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CCS始终牢牢把握推进航运造船强国建设的根本要求,牢牢把握维护国家海事权益的根本要求,牢牢把握服务国家水运安全的根本要求,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全力为行业提供先进、安全、绿色、适用的规范标准,运用新技术、新标准推动我国航运、造船和配套产业升级换代,促进我国航运业和造船业提升竞争能力。
我国航运业、造船业以及相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也为CCS的进步提供了最大的空间。2018年10月,随着马士基航运公司1.5万标箱集装箱船“MAERSK HONG KONG”轮入级CCS,CCS国际航行入级船队总吨位突破一亿总吨、跻身亿吨船级社“俱乐部”。
制定发布了《绿色船舶规范》,促进了船舶绿色技术应用;研发LNG动力船上应用及加注关键技术;完成了太阳能、风能、锂电池及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船舶应用研究;研发了船舶最佳纵倾能效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三大主力船型;制定发布了《智能船舶规范》,已成功应用于“大智”号38800DWT智能散货船、13500TEU/21000TEU集装箱船、30万吨级超大型原油船及40万吨级超大型矿砂船……CCS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建立了科学先进的技术规范体系,全面覆盖各类船舶。
多年来,CCS着力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先后设立了上海规范所、武汉规范所、技术研发中心、海洋工程技术中心、海外技术中心等技术机构。
进入新世纪,海上安全和海洋环境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国家船检主力军,CCS不断强化自身技术能力建设,为航运安全和节能减排不断积蓄技术支撑力量。随着CCS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服务体系的完善,入级船队规模蓬勃发展,一批超大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加入CCS船队,提升了CCS船队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探索中起步的中国船检事业,从默默无闻到传誉四海,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一路向前。
为了更好地发挥船级社作为国际性组织的作用,服务相关产业发展,1988年,CCS加入了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成为该协会的正式会员,普遍开展中国旗和外国旗船舶的入级检验和法定检验,加快国际服务网络建设。1993年,CCS建立起符合ISO9001标准和IACS质量体系认证计划要求的质量体系,获得IACS的认证,使CCS的技术和服务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1994年,其最高船级被纳入伦敦保险商协会(ILU)船级条款,CCS级船舶在国际航行中开始享受与世界著名船级社同等的保险费率优惠待遇。
CCS的技术发展不仅获得国内的认可,也向全球海事界展示了能力,为我国海事界争得荣誉。CCS积极参与项目,随时掌握最新国际规范的核心技术,在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和原创能力的同时,通过知识产权共享使我国船舶规范与国际全面接轨,实现了我国船舶设计与建造标准的历史性跨越,为我国航运、造船强国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996年7月,CCS首任IACS轮值主席,在解决国际关注的散货船安全问题上,获得了国际海事界的赞誉;2006年7月,CCS再次出任IACS主席,成功将“和谐发展理念”引入国际海事界,参与制定散货船和油船共同结构规范、参与议定国际新涂层标准,在国际海事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2016年7月,CCS第三次担任IACS主席,与IMO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共识备忘录,提升了IACS对全球造船和航运业的技术贡献和引领作用。
三次出任IACS主席,提升了CCS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为维护国家与行业利益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也促进了IACS组织团结,加强了组织内外技术合作,提升了IACS的整体声誉和在国际海事界的技术领导力。
作为中国政府参与IMO事务的主要技术支持机构,CCS承担了IMO部分委员会和分委会的重要职责,在船舶能效等重要规则制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是中国提案的主要发起单位之一。同时,CCS还参与国际海事技术立法工作,更好地代表中国产业界的利益,在国际标准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建立了专家团队,强化了国际海事工作和市场、业务工作的结合。
“深潜”号特殊用途船的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国海上大深度潜水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创新驱动 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船级社
聚焦建设国际一流船级社目标,CCS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引领发展”的科技工作指导思想,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支持和服务于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
CCS入级船舶涵盖各类运输船舶和高新技术船舶;越来越多的国际船东选择CCS;CCS级船舶是港口国检查中表现最好的船级社之一,持续被巴黎备忘录组织、东京备忘录组织和美国海岸警卫队三大港口国检查组织列入优异表现清单;工业服务领域业务不断拓展,参与了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并获得好评。
如今,CCS规范实现了对大型化、高技术化、高附加值船型的全覆盖。进入发展快车道的CCS,不仅在传统业务领域,实现了在国内由单一对交通运输的支持保障系统,发展成为对我国造船、海上石油、保险、工业产品等众多行业的支持保障系统,在工业产品检验、认证认可、保险公估、风险管理、工程监理等领域迅速发展。
海洋工程紧跟国家能源开发战略,通过3000米系列海工装备建造项目、荔湾1500米深水项目,使海工检验“由浅入深”,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在陆上工业服务领域,CCS品牌日益深入人心,认证检验在清洁能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工业产品领域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认证检验机构之一;在港珠澳大桥等特大型桥梁工程监理、大型港口码头设备系统制造与安装监理,以及特大型起重设备制造与安装监理三大领域跃居国内领先地位。
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63年的发展,CCS已经成长为国际海事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自2011年起,CCS连续多年新造船年检验量超1000万总吨,这不仅是中国造船和船检史上的光辉一页,也是中国交通运输业接轨国际、成功转型的崭新篇章。年度新造船检验超1000万总吨,这是过去只有少数西方发达国家船级社才有资格独享的盛事,今天变为中国船级社的现实,这标志着CCS站在了国际一流船级社的新起点上。到2025年,CCS在规模、技术、服务、管理和国际化等五个方面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创新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品牌信誉高的国际一流船级社。
本文图片由中国船级社提供
上一篇: 中国船级社获得第二届全国船舶检验业务技能比武大赛国内运输河船组团体一等奖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