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穿城的黄浦江与历史悠久的苏州河不仅是上海的母亲河,也是这座城市的生命线、风景线、人文线和活力线。2021年,上海市发布《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依托“一江一河”滨水区域独有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积极推动水上旅游业。为进一步加快水上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提升游览船品质,大力推进新能源技术应用,上海市采用了一批用锂离子蓄电池作为唯一动力源的船舶,这些船舶凭借零排放、低噪音、高能源效率转换率、灵便的操控和便捷的维护等特点,成为引领“一江一河”水上交通迈向绿色、低碳、环保的先锋力量。
中国船级社(CCS)上海分社充分发挥船舶检验主力军和国家队的作用,在助力推动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规划向绿色新能源转型过程中,为苏州河首批电动游览船、黄浦江首艘纯电动游览船“上海久事”以及全国首艘电池动力客渡轮“上海轮渡11”等一系列电动客船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服务,保障这些船舶的高品质和安全性能,助力上海市开启水上交通绿色发展新篇章。
苏州河电动游船以水为径,探寻上海记忆
苏州河作为上海的地标性河流,见证了这座城市百年来的历史变迁。苏州河的水上旅游也逐渐成为城市旅游的新亮点。2021年,为了保障“悠游苏州河”旅游航线的无污染,同时告别传统油船运行时为游客带来的烟尘和噪音影响,上海市引进了以磷酸铁锂电池为推进电源的新能源游船,为航线注入了绿色动能,写下了上海记忆的新篇章。
在启动“悠游苏州河”旅游航线之初,上海分社就迅速响应并成立了“苏州河游览船项目组”,主动对接船东、船厂和设计方开展合同前服务,认真做好相关审图和检验工作。由于苏州河航道吃水受限,桥梁限高和急弯频现等原因,第一批投入运营的电动客船船型较传统船型明显偏小,而这却对如何合理布置锂电池及其配电装置是个重大考验。相较于传统动力系统,锂电池由于能量密度低而导致其体积庞大,因此也需占用更大的空间,这使得船上安装集中式直流母排配电装置的空间不足。为此,项目组联合与设计方深入分析了船上日常用电设备和推进器等关键电力负荷的需求与特点,双方经过研讨决定采用直流分电箱进行分布式配电代替集中式直流配装置,这不仅有效解决了空间限制的问题,还确保游船满足《纯电池动力船舶检验指南》中关于安全保护和运行可靠性的要求。
2022年以来,由上海分社检验并先后投入运营的18艘电动游览船累计接待游客21万人次,安全航行总里程共计19.5万公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2024年,“悠游苏州河”旅游航线被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纳入《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典型案例》,这不仅是对过去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持续创新与提升服务品质的激励。
黄浦江电动游船能源转型,开启旅游新潮
黄浦江两岸汇聚了上海百年历史的建筑景观,乘坐黄浦江游览船体验上海风情,已成为游客们热烈追捧的活动。2023年9月,上海黄浦江首艘纯电动游览船“上海久事”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上海黄浦江游船绿色零碳升级换代的全面启动。该轮由上海分社依据《纯电池动力船舶检验指南》(2019版)进行建造和检验,被授予“绿色船舶-3”CCS附加标志。
“上海久事”的外观采用了独特的大面积玻璃水晶折线设计,为乘客提供更开阔的视野。但这种设计也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折角线的应用使得建筑立面不再是传统的平面或简单曲面,而是呈现出多向折角,导致结构受力变得极为复杂,这让传统的结构分析方法难以准确评估这种复杂受力状态下的结构强度;大面积采用玻璃水晶幕墙对幕墙的结构支撑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有效承受风压、温度变化等外力影响,还需保证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折角线与大面积玻璃水晶设计的融合,使船体上层建筑的结构形态变得极为特殊,对如何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构成了挑战。
上海分社对《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中关于大面积玻璃幕墙异型上层建筑的结构强度分析方法及安全衡准进行了全面完善与优化,通过采用精细的有限元仿真计算,成功解决了特殊结构设计带来的复杂受力关系以及结构稳定性问题。为“上海久事”的顺利问世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CCS《船舶应用电池动力规范》(2023版)正式实施,这标志着电池动力船舶的安全标准迈上了新台阶。与此同时,上海分社也及时依据该规范对“上海久事”进行了涵盖57项技术指标的全面复核和一系列优化升级,“上海久事”最终成功通过了复核验收,至今已安全运行超过7000小时,成为中外游客来沪旅游的必打卡地。2024年,“浦江游览精华观光游航线”被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列入《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典型案例》。
全国首艘电动轮渡船见证历史,改写客渡新篇
海轮渡的历史可追溯至1911年,它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连接上海过去与未来的“水上纽带”。如今,上海轮渡又成为市民及游客观赏浦江两岸风光的特殊方式,融入了城市文化旅游的特色之中。此外,当黄浦江越江桥梁隧道因特殊情况被限行时,轮渡是应对紧急状况的唯一替代性公共交通工具。
2024年7月17日,由上海分社检验的全国首艘电池动力客渡轮“上海轮渡11”在上海黄浦江外滩和陆家嘴之间的南路航线开启了试运营之旅。黄浦江水流湍急,船舶流量大,而轮渡又必须在与航道总流呈直角的方向精准横渡黄浦江,并与其他船只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轮渡还需具备出色的抗横流与抗强风能力,有效应对驶离和靠泊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干扰,以确保每一次靠离作业的安全完成。此外,该船采用了纯电力驱动和轮缘推进系统,配备的锂电池总装机容量高达3132千瓦,可以确保船舶持续航行10小时之久,但这些无疑都对轮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上海分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上海轮渡11”的安全性能。上海分社严格依据船舶风险评估对“上海轮渡11”进行了实船验证,全面排查了包括电芯、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等锂电池系统故障,着重分析并排除了直流配电系统DC/DC模块和保护器件以及交流配电系统中,日用逆变器与隔离变压器故障的风险点。在系泊及航行试验中,精心模拟了轮渡频繁靠离码头的实际场景,验证了轮缘推进器在高速转向或浅水作业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还模拟了轮渡垂直穿越航道等高负载工况场景,并对轮缘推进器的转向时间和动力分配逻辑进行了优化,确保高机动性优势能够稳定得发挥。此外,上海分社还积极参与了《上海轮渡新能源船舶操作手册》的编制工作,致力于构建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提升船员对新能源电动渡船操作的专业技能与安全意识,为电动渡船的安全运行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为“一江一河”发展规划谱写绿色安全新未来
如今,电动客船与电动轮渡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上交织穿梭,标志着上海市“一江一河”绿色发展规划正式迈入了船舶新能源转型进程。过程中,CCS大力推动新能源船舶规范与技术的革新发展,确保电动客船的安全性能不断迈上新高度,在保障船舶绿色、高效、安全运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上海市水上交通和旅游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未来,CCS将与时俱进,继续为绿色低碳的水上交通发展贡献专业力量与创新智慧。
Copyright © 2026 CCS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2711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10200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