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1号台风“摩羯”正式停止编号。台风“摩羯”是今年第二个登陆广东的台风,也是秋季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先后以超强台风级登陆海南文昌、广东徐闻和越南广宁,具有“强度极端,多次登陆,风灾严重”的特点。
图源:中国青年报
面对“摩羯”的超强破坏力,沿海城市纷纷采取了停工、停航等措施确保安全,而由中国船级社(CCS)检验的海上浮式风电平台“扶摇号”却屹立原位,沉着应对“摩羯”的侵袭,始终稳如磐石。
图源:中国海装
“扶摇号”是中国首台按深远海进行设计、工程实施及测试验证的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根据布放风场的水文条件采用半潜式基础设计、柱稳式平台构型,呈等边三角形布局,有立柱、锤荡板、下浮体及方形横撑构成,并采用3×3悬连线式系泊方案,采用抗台型风力发电机组,以充分保障其安全稳定,能够抵御当地海域五十年一遇的海况。
CCS承担了“扶摇号”风电平台的设计审查与现场检验工作。借鉴传统油气平台的工程经验,同时考虑海上风电平台自身的载荷和结构特性,依据CCS海上移动平台入级规范和CCS海上浮式装置入级规范等相关规范进行审查。在设计审图过程中,CCS海洋工程技术中心针对平台关键设计工况的选取、结构强度计算的方法、稳性分析中风载荷的考虑、系泊强度校核中安全系数的选取等方面提出了专业意见。同时基于该浮式风电平台相关技术,形成了CCS第一部用于指导海上浮式风电平台设计的《海上浮式风电平台指南》。
考虑到建造厂并无此类设施建造经验,为了确保该平台项目的顺利推进,CCS广州分社成立了专门的风电项目组。在突破技术难点上,验船师与业主、船厂定期对建造工艺进行评审和分析,全过程多次在关键节点上帮助船厂解决技术问题。
平台搭载期间,项目组重点明确,确保结构焊接质量。以保障重要结构节点焊接质量和便于消除疲劳应力打磨处理为中心,提出了建造搭载顺序优化的意见和建议,很好的提升了结构强度。在固定压载施加环节,针对称重加载方案,就配比和加载工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提议,极大提高了固定压载的准确度。
在最终的倾斜试验期间,为尽量准确获取此类非常规平台的重量重心位置,就试验方案和试验步骤、工具等细节推演后和船厂反复磋商,试验过程中就测量数据及时验算,使得倾斜试验结果尽量减少误差,为准确的完工稳性计算校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上述细致的工作,协助船厂提升了此类设施的质量管控,让客户切身感受到了CCS的技术水平和服务品质。
“扶摇号”自诞生以来,已陆续经历了“暹芭”“马鞍”“泰利”等三次超过12级的强台风考验。此次超强台风来袭,“扶摇号”刚好位于核心风圈位置,与“摩羯”来了个“硬碰硬”,在超过17级(70米/秒以上)飓风里顽强抵抗4-5个小时后,扶摇号依然泰然自若,进一步证实了CCS规范标准的领先性与可靠性,也为我国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参考、指明了方向。对于推动我国海上风电迈向深远海、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达成具有重要意义。
CCS将持续进行海上风电行业先进技术研发,构建我国海上风电规范标准体系,致力于推动海上风电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Copyright © 2026 CCS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2711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10200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