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船级社检验的京杭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下水

发布时间:2024-08-26 11:08

8月22日,中国船级社(CCS)执行审图和建造检验的京杭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90米LNG动力船和67.6米电动力多用途船在山东济宁邹城市顺利下水。

822日,中国船级社(CCS)执行审图和建造检验的京杭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90LNG动力船和67.6米电动力多用途船在山东济宁邹城市顺利下水,新下水船舶由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和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研发生产,实现了新能源动力、低阻力、船机桨匹配、船体结构轻量化等四项突破;同时,船舶应用智能化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船舶制造相结合,实现船舶智能监控、自动化操作和数据分析等功能,确保了船舶智能化的提升。CCS青岛分社应邀参加下水仪式。

 

 

 

两型船舶均入级CCSA级航区,其能效及环保设计均满足CCS绿色船舶规范要求

 

 

 

67.6米为纯电动力钢质多用途船,船长67.6米,型深4.0米,型宽12.66米,载重约2600吨,可载运62TEU,采用集装箱式电源,为零排放绿色船舶。90LNG动力船,船长90米,型深5.4米,型宽16.6米,载重约5000吨,可搭载161标箱(TEU),是目前京杭大运河上运行通航的最大船型。该船搭载2LNG燃料发动机,与传动动力相比,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将降低90%以上,碳排放降低15%以上

 

 

 

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于2022年启动建厂,致力于内河船舶的智能制造和绿色智能船舶。青岛分社在船厂建厂和生产初期就提前介入,在船舶设计选型、合同前服务、船型技术交流、船厂评估、焊接工艺评定等环节提供伴随式服务,为船厂能顺利投产并建造出高质量、绿色安全的新能源船舶提供技术支撑。

同日,由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济宁市交通运输局、济宁能源集团等31家企业、13个地市的300余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参加的“内河新能源智能船舶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济宁开幕,会议发起了“中国发展内河新能源智能船舶共识”,旨在加速推进内河新能源智能船舶的研发、设计、制造与应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会议期间,青岛分社为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颁发了73LNG动力多用途船船型原则性认可(AIP)证书

 

 

 

近年来,CCS积极融入和服务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为山东辖区内河电池动力、LNG动力等绿色新能源船型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助力辖区内河企业的造船和航运业务发展,并重点在船型设计、船舶智能制造、生产流程优化、产品质量提升、产业政策把握方面对企业开展重点帮扶,加快内河船舶升级迭代,与客户共谋内河航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共推“气化运河”“电化运河”进程,引领内河航运由“传统动能向新能源绿色动能”转变,助力山东省打造京杭运河新能源运输先行区

注:如需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