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传媒之声 | “巴西”号协奏曲

发布时间:2024-01-08 09:01
近日,在行业各方的见证下,14100TEU集装箱船“COSCO SHIPPING BRAZIL”号(简称“巴西”号)正式命名。

近日,在行业各方的见证下,14100TEU集装箱船“COSCO SHIPPING BRAZIL”号(简称“巴西”号)正式命名。中远海运集运深耕集装箱运输市场,奋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推出技术领先、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船型。此次系列首制船“巴西”号完美收官,进一步彰显了中远海运集运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构建航运新生态的责任与担当。

 

 

 

打造新高地

近年来,中远海控全球化实现长足发展。为开拓南美市场,满足拉美航线货运需求,中远海运集运携手中远海运重工,共计打造101400016000TEU大型集装箱船。“巴西”号作为614100TEU系列集装箱船的首制船,其顺利交付揭开了中国航运、造船、船检合作的新篇章。

“巴西”号由中国船舶集团第7O8研究所设计、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承建、中国船级社(CCS)进行建造检验。船舶总长335.9米,型宽51米,型深29.9米,设计吃水14.5米,设计航速22节。以中远海运集团“十四五”规划为蓝图,融合最新技术理念和航行经验,“巴西”号拥有设计超前、低碳环保、经济高效等诸多优势,航速、油耗等性能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是当前集装箱船市场中最具有竞争力的船型之一。

 

 

 

强强联合,必成精品。历时近一年又五个月,“巴西”号是后续系列箱船的典范之作,以诸多技术先进性树立行业新标杆。据中远海运集运现场监造组组长谈俊峰介绍,“巴西”号的设计亮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节能和环保。该船采用隐形球鼻艏、大直径高效螺旋桨和节能导管等推进设施最优匹配设计,同时配备4000+容量等级的永磁轴带发电机系统、空调焓轮能量回收系统,主机采用大气直接进气,在保证航速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船舶总能耗和燃油耗率。

另一方面,船上安装海水冷却变频节能系统、机舱通风变频节能系统和货舱风机自动控制系统,多项节能技术形成合力可提升营运经济性并降低碳排放,船舶EEDI达到第三阶段能效指标。

除了节能和环保方面的优势,“巴西”号还具备一大特点:定制性。据谈俊峰介绍,为适应航线货源特点,“巴西”号设计箱量14100TEU,其中冷箱量2100FEU,其冷箱数目在同级船型中非常少见,定制性特征明显。

记者还了解到,“巴西”号已于118日顺利完成试航,船舶性能、设备运转等方面均达到设计要求,1128日正式投入拉美航线运营。此次新船交付是中远海控扩大南美市场的里程碑之作,对于构建全球供应链价值链具备重要意义。谈俊峰称,“巴西”号的顺利完工,离不开船厂的成熟建造能力和船级社的专业检验技术。

 “巴西”号是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全面“学做川崎”以来生产设计全面转模的第一艘船,也是对于学习成果的检验之作。而在船舶检验方面,为满足我国大型集装箱船自主研发、设计、建造和检验的需求,CCS早在2010年就针对大型集装箱船规范标准及体系、结构安全和专用技术等问题,联合业界持续开展关键技术研究。2021年,CCS首部采用目标型方法论研制的《集装箱船结构规范》发布,形成了以大型集装箱船结构安全和专用功能要求为核心的综合评估技术体系,不仅打破传统规范标准对大型集装箱船的适用限制,更一举解决了集装箱船超大型化引起的结构安全问题,对支撑我国在大型集装箱船建造领域取得突出竞争优势作出积极贡献。在“巴西”号检验项目中,CCS集结经验丰富的验船师组成一支高素质检验队伍,以专业技术取胜、以优质服务取信,联手船东、船厂打造行业大型集装箱船标杆型产品。

 

构筑硬支撑

中远海运集团与CCS始终紧密合作,夯实了航运巨头与船检机构同心协力、共促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此次“巴西”号项目再度携手,彰显了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行动。对于CCS来说,万箱船检验是展示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战场,为我国大型集装箱船建造领域构筑硬核支撑是关键目标。CCS江苏分社现场经理杨世知告诉记者,CCS对“巴西”号检验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策划、统筹安排,以扎实的检验技术和高质量的服务推进项目顺利展开。

为了圆满完成“巴西”号项目检验任务,CCS与船东、船厂对接,为整个项目安全、高效施工保驾护航,也让船东真正“用”得放心。

检验团队组建完成后,提供现场检验细致服务、严把船舶检验质量关口是全部工作的重头戏。杨世知表示,14,100TEU项目是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所建最大箱位集装箱船,轴系长度达到42米,同时船上配有永磁轴带发电机系统,这对于船东和船厂而言,都是不凡挑战。

作为项目检验方,CCS需要在重点项目、关键节点给予客户充分的技术支持。在“巴西”号建造初始阶段,CCS项目组充分评估项目风险之后,梳理出八大关键技术要点,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现场检验过程中,CCS在分段阶段进行材料追溯性核查,联合船厂车间开展构件编码优化,同时开展厚板施工专项交流;在合拢阶段开展PSPCNDT专项检查;配合船厂提升密性班组检验能力,优化密性试验工序,提升施工效率,确保安全质量;充分研讨带轴发的轴系校中工艺,协调CCS系统专家开展专项交流。严密周到的检验计划和全面细致的技术支持为“巴西”号的顺利建造构筑起不可撼动的坚实堡垒。

杨世知称,对于现场检验而言,风险管理是重中之重,要厘清项目特点,精准掌握船厂的工艺特性,不断推进整体管理模式优化,做到全方位全流程把关。如在建造现场厚板施工、关键节点精度控制等过程中,CCS项目组及时响应,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而在材料追溯性管理,特别是利材管理方面,针对多专业交叉作业的情况,如管系在结构件上的开孔,很多开孔补强材料由管加工车间配置,材料追溯比较困难,项目组及时提出建议,与船厂协商重要构件开孔统一管理方案,确保材料可追溯性问题得到充分解决。

主动作为,步履不停。CCS在“巴西”号项目关键节点、关键问题上提供强大助力,对待船东、船厂的技术服务,项目组及时响应、及时处理,面对繁重的检验任务,CCS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姿态久久为功,着力推动打造绿色、高效、安全之船。

 

成就强实力

“巴西”号是系列首制船,也是实力过硬之船。首“船”告捷,为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树立集装箱船建造品牌夯实基础,也为后续16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开工建造积累了宝贵经验。“巴西”号之于船东、船厂,是中远海运集运、中远海运重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为中远海运集团产业链发展创造价值的成功典范,而之于CCS,则是担当船舶检验“主力军”和“国家队”,为我国航运业、造船业保驾护航的实力彰显。

据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品保部部长阚永赞介绍,“巴西”号的关键意义在于,该船是公司践行全面“学做川崎”以来,按照川崎模式出图、自主生产设计的第一艘船。作为中远海运集团旗下“学做川崎”的示范企业,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坚定不移推进集团发展战略,带动相关部门全力学习新模式、攻关新技术、研发新船型。

在“巴西”号整个建造过程中,船厂从设计角度出发,对绑扎桥、舱口盖厚板等涉及整船性能的关键节点持续进行技术优化。阚永赞称,舱口围厚板焊接是船舶建造的工作重点,此次“巴西”号项目,通过焊工培训、厚板焊接工艺和要领重新编制,以及人员固定等前期策划,船厂完美克服厚板焊接作业工时长、质量不稳定等局限性问题,最终实现厚板焊接探伤合格率达到较高水平,现场返工率极低,有效保障施工效率。

对于“巴西”号的设计建造经验总结,也为扬州中远海运重工的大型集装箱船建造作业提供了有力借鉴。阚永赞表示,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已经形成事前研讨、过程跟踪、事后反省总结的管理理念,首制船“巴西”号的成功经验将为该系列船舶建造项目的平行展开提供强大助力,后续船舶的建造进度和完整性将更上一个台阶。

谈到CCS在该项目中的服务,阚永赞给予了充分肯定。首先,CCS项目团队检验能力过硬,除了具备丰富大型集装箱船检验经验,还同时拥有川崎建造检验经验,这对于按照川崎模式设计建造的“巴西”号来说,是极其重要和难能可贵的,在安全和效率方面发挥了双重保障作用。其次,CCS的检验队伍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且技术水准和知识素养高,优秀的人员素质为项目各方搭建了顺畅、高效的对话平台,为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打造时代利器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在现场检验方面,从项目初期的开工会,CCS划重点、提建议、做培训,与船东、船厂充分展开技术交流,对船舶建造和检验方案优中取优;到项目进行时的过程巡检,CCS针对厚板焊接、绑扎桥等关键问题提供专业建造建议,并常规化开展日常检验,陪伴船厂建造全程。CCS高效的项目管理模式、高素质的检验人才队伍、成熟的建造检验技术,以及全程陪伴、全方位支持的超值服务能力,给船东和船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充分展现了CCS尽心尽力、履职尽责的服务姿态。

回首我国大型集装箱船建造领域的发展历程,从十几年前建造万箱轮开始,建造能力已经实现质的飞跃,而CCS也逐渐从满足检验需求转向攻关前沿技术,在夯实大型集装箱船检验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大型集装箱船绿色、智能技术研究。“巴西”号是CCS与中远海运集团合作的新起点。我们期待,随着双方战略合作的不断深入,我国“海运强国”“造船强国”建设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来源:《中国船检》杂志

注:如需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