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船级社联合业界发布《国内水域新能源应用及船型2025》

发布时间:2025-07-14 09:07
7月11日,中国船级社在中国航海日论坛上发布《国内水域新能源应用及船型2025》,系统分析了内河及沿海船舶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联合业界共同研发了8型典型新能源船型技术方案,为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示范引领航运业绿色智能转型升级。

711日,中国船级社在中国航海日论坛发布国内水域新能源应用及船型2025》,系统分析了内河及沿海船舶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联合业界共同研发8典型新能源船型技术方案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决策提供参考示范引领航运业绿色智能转型升级下一步中国船级社携手构建国内水域典型新能源船型谱系引领带动行业生产力发展促进国内水运结构优化调整全面助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背景

近日,交通运输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和《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聚焦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推动设施装备和运输服务水平提升,加快内河绿色低碳和智慧创新转型。同时,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问题所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针对航运业未来燃料选择不确定性以及业界对减排路径选择的困惑,中国船级社从安全、经济、供应、技术、环保、政策六维度应用LNG、甲醇、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等进行了综合评估我们认为甲醇和电池是我国内河/沿海航运燃料主要方向。

基于适航、适港、适货原则,综合考虑船舶环保、经济性,中国船级社联合业界相关单位近一年来研发了国内水域典型新能源船型技术方案,为航运市场提供选择方案。

 

发布船型

 

 130m过闸标准船型


设计单位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


船型集先进、智能、绿色和经济于一体。通过目标型规范设计,船舶钢料重量减轻约50配备智能航行及靠离泊辅助系统,增强恶劣天气与复杂航道的航行及靠泊安全。采用甲醇单一燃料动力系统CO2排放减少超56/年。燃料成本较同型柴油动力船降低约38万元/年。

 

 2000吨级运河船型


(设计单位: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


船型具备绿色、安全、智能、经济等特点。采用箱式电池换电模式,CO2减排约350吨。推进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运河复杂航行环境下功率及操纵性要求。推进效率较传统方案提高13%,显著降低运营成本。

 

 内河游览船


(设计单位: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


船型引领旅游业从单一观光多元化城市服务转型,具备绿色、多功能、舒适、智能等特点。采用纯电池动力,实现零排放。双体船型设计,打造多功能、多场景活动空间。振动噪声达到内河绿色船舶最高舒适度等级,提供高品质乘坐环境。集成智能航行、智能机舱、靠泊辅助及乘客管理系统,提升安全与管理效能。

 

 1.8万吨江海直达船型


(设计单位:浙江欣海船舶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该船型是国内最大可达长江中游的节能环保船,具备适航、先进、绿色、经济等特点。针对宁波舟山海域风浪及内河航道设计,实现江海高效直达。采用高效螺旋桨及低阻双尾鳍线型,显著提升操纵性与能效。采用单一甲醇燃料,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约40%~45%。年燃料成本节约20%

 

 130m过闸江海直达船型


(设计单位:浙江欣海船舶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船型是服务西部陆海航运的节能环保船,具备适航、先进、绿色、经济等特点。专为宁波舟山港至重庆第二通道设计。组合应用低阻线型、高效螺旋桨、消涡鳍,综合提升推进效率7%;配备智能化控制系统,增强抗风险能力。采用单一甲醇燃料,显著降低排放约40%~45%。燃料成本较柴油降低约20%

 

 沿海客船


(设计单位:浙江欣海船舶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船型专为岛屿间客运设计,具备绿色、舒适、经济等优势:采用纯电池动力,环保优势显著。优异噪音控制,较传统柴油船降低20-25分贝,大幅提升乘船体验。采用岸电充电模式运营,年节省营运成本约108万元。

 

 2万立方米LNG加注船


(设计单位: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船型自主B型围护系统舱压增强创新船型。创新研发了B型围护系统舱压增强设计技术,蓄压时间提升50~60%。船舶可有效兼容不同尺度的各类受注船型。配备了自主研发的智能船舶系统,具有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平台等功能。

 

 7999吨智能绿色甲醇加注船


(设计单位:上海欧得利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船型是一型安全、高效、智能、节能船优化的首尾线型加合理的护舷布置保证靠船加注时对受注船和自身的最大程度保护。大型深设计,做到甲醇最大载重量装载。智能船级符号,大幅提升能效管理和管理效率。配置动力电池,可帮助电网削峰填谷,可实现对游轮的静音加注。

注:如需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