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晞:披襟向海弄潮儿
来源:中国交通报
他是渔民的孩子,在船上长大,从小就对深邃神秘的大海充满向往与热爱。
高考时,他坚定地报考了距离福建1800公里以外的大连理工大学,学习船舶与海洋工程。4年间,每次开学他都要坐火车颠簸30几个小时到达沈阳后再转车到大连,期间还常常买不到坐票,一路站着导致脚肿得老高,母亲因此心疼地直落泪。
入职中国船级社后,他选择了福州分社工作,以便多陪陪家人。但15年的船检生涯,他常常早出晚归。每次出差前,他总要一遍遍地对儿子说:“我走了啊!”却又总会不舍得一次次折返,想和儿子多亲近一会儿。虽然他抱憾缺席了很多重要的家庭时刻,但却始终无怨无悔。
他用青春岁月和无私奉献践行忠诚守护船舶安全和海洋环境的质朴初心,将“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奉为自己的座右铭,始终坚守在海工现场检验的第一线,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争优创先。
他就是吴晞,中国船级社(CCS)福州分社验船师,福建海洋工程领域公认的海工专家,福建地区海工专业验船师“第一人”。
吴晞(左一)在深海养殖平台建造现场检验。
“船检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海洋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领域之一。对此,中国船级社充分发挥船检“主力军”和“国家队”的使命与担当,抽调骨干验船师,为“做强做优做大海洋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责重山岳,能者当之。
2014年3月,吴晞主动请缨,只身北上大连、青岛、天津等传统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开展为期1年的海工验船师资质培训。自此以后,吴晞将自己的验船师生涯与福建海工行业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彼时,他1周岁的儿子刚学会叫“爸爸”,但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爸爸却一直都是“视频里的爸爸”。
创新敢为天下先。十年来,面对海工行业日新月异的各类新兴设施,吴晞始终秉承“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信念砥砺前行,以突出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挑战现场海工检验的关键技术,解决多项重大技术难题,从最初一名“海工小白”逐步成长为“海工专家”,并带领中国船级社福州分社海工检验团队创造了福建省海工领域的多个“第一”和“首个”。
海上风机屡破纪录的背后——福建首制海上风电安装一体化平台“福船三峡”号大显身手;
全国首个、超大单机容量——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开建;
深海装备养殖添“利器”——全国首台入级中国船级社大型渔旅融合、渔光互补、绿色低碳深海养殖平台“闽投1号”投产运营;
深耕“海上牧场”,连江“蓝色粮仓”正崛起——“定海湾1号”“定海湾2号”“乾动1号”等多个入级中国船级社的框架式机械化深海养殖平台相继投产运营;
提质增效,宁德“有一套”——全国首座入级中国船级社的半潜式全框架深海养殖平台“宁德1号”顺利下水;
……
向海图强,走向深蓝,“海上福建”建设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船检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我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真正助力行业发展。”吴晞默默耕耘,以专业扎实的技术助力福建挺进深海,参与了国内最大坐底式风电安装平台“顺一1600”号1800吨吊机改装检验、国内首个海上人工浮岛“永乐科考”号科学试验平台建造检验,助力福建省内首个由CCS执行鉴证检验的漳浦六鳌二期海上升压站项目的开工建造,填补了福建地区乃至全国新兴海工设施检验业务领域的多个空白。
把脉“蓝色粮仓” 让渔民过得更好
3752公里的大陆海岸线蜿蜒,2214个海岛如繁星密布,13.6万平方公里海域辽阔壮观……这是向海而兴的福建高质量发展的厚实家底,也是福建向海图强、发展现代海洋牧场的强大底气。
在广袤的大海上,一座方形的“人造岛屿”在碧海蓝天中乘风破浪。从空中俯瞰,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平台上,硕大幽深的网箱与海水相通,大黄鱼在水中欢乐游弋。这是“闽投1号”抗风浪绿色智能养殖旅游平台,投放以来,有效缓解养殖压力,使养殖海域扩大到深远海,提高养殖水产品的品质。
海水养殖是我国缓解近海渔业资源枯竭的重要手段,推进海水养殖从近海向深远海拓展、构建“蓝色粮仓”、挺进深蓝势在必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将“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列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任务的重要手段。
在海工行业,深远海养殖是一个并不为人熟知的新兴名词,但吴晞对它却近乎痴迷。“普通养殖业用泡沫网箱,就像狭小的室内场馆,而深远海养殖就像是广阔的运动场,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遨游觅食,还有更干净、更能自由流动的海水和天然食物。鱼类由于生活环境、水深条件的不同,肉质差别很大。以大黄鱼为例,泡沫网箱养出来的约20元一斤,深远海养殖平台养出来的鱼超过200元一斤,经济价值大幅提升。”
吴晞自幼在海边长大,祖祖辈辈都是渔民,他对大海有着很深的情结。渔家人世世代代以海为生,与海相伴,大海赋予了渔家人拼搏向上的精神,让这个在风浪中成长几十载的小伙子继续挺进茫茫大海。他想凭借自己的努力让渔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18年,吴晞开始在福建地区积极开展深远海养殖装备入级检验探索,秉承“安全、环保,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的宗旨,为福建省深远海养殖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CCS解决方案。
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2021年,CCS打响了福建省深远海养殖平台入级检验的第一枪——“定海湾1号”框架式机械化深海养殖平台投产运营,为福建省深海养殖装备高质量发展树立起良好的示范标杆。
为探索深海养殖新领域、新机制、新模式,福建建立省海洋工作专班,吴晞凭借其在海工领域积累的专业领先技术优势,被选派为该工作专班技术顾问,积极配合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福建海洋与渔业局制定《福建省深海装备养殖项目试点工作方案(2021—2023年)》,在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和推进装备标准化中提供专业支持,推动福建省深海养殖装备转型升级,促进海上牧场建设绿色发展。
“吴晞经常在市里参加深海养殖的各种研讨会议,积极随相关部门在海上养殖平台现场调研。”这是同事对吴晞的一大印象。开会研讨、实地调研结出了累累果实,铺在了福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蓝图上。
深耕蓝色国土,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标准规范的保驾护航。我国深远海养殖装备标准、规范和技术法规方面存在诸多空白。吴晞积极开展海上渔业养殖设施技术规范的行业调研与编制,作为中国船级社技术规范编写组专家先后参与完成《海上固定设施检验规则》《海上渔业养殖设施检验指南》《海工验船师须知》等法规、规范的编制。他积极探索海上新经济设施的入级检验模式,承担了CCS深海养殖装备检验发证体系建立和系统优化工作,切实推进我国深海养殖装备入级检验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发展。
吴晞(左一)开展现场检验。
海上追风 守护万家灯火
2021年,福建省出台《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将拓展海上风电产业链明确为福建三年海洋经济发展新蓝图的重点任务。
海上风电具有发电利用效率高、不占用土地资源、适宜大规模开发、风机水路运输方便、靠近沿海电力负荷中心等优势。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对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福建海上风电加速向深远海发展,截至2022年年底,福建省海上风电并网规模超过300万千瓦。
受地理条件影响,海上风电在技术上的要求更高,更需要靠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水下情况复杂,海上风机的基础建造要综合考虑海床地质结构、离岸距离、风浪等级、海流情况等多个方面影响。福建的海底地形起伏陡峭、遍布礁石及鸡蛋壳地层,沿海全年7级以上大风的天数达100多天,恶劣的海况对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的施工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追风逐梦,挺进深蓝”成为吴晞过去3年工作生活的最真实写照。为保障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的顺利施工及人员安全,吴晞频繁驱车往返福州、平潭、莆田、漳州等海上风电场,2022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海上风电场度过,为20多个风电安装平台、40多套吸力筒导管架基础完成近百次营运检验任务。
一次出海检验,他连续奋战21个小时,完成2座风电安装平台年度检验及1艘次移动平台拖航检验。凌晨2点回到岸上,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还在营业的路边摊,一碗拌面肉滑汤成了这一天唯一的一餐热饭。短暂休息后,他又即刻奔赴办公室签发证书报告。
技术钻研往往是枯燥的,翻开一本本法规规范,里面的数据公式、名词描述晦涩、乏味。寻常“门外汉”去看,五分钟就容易犯困,可是吴晞有时候一翻就是一下午。为了更好地服务海上风电平台安装建设,晚上,他还把这些当做床头书。“做验船师是个技术活,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了解要学习钻研的东西太多了。”吴晞感慨地说,海上风电建设风险较高,验船师就是要捕捉到风险点,控制风险,保障作业安全。
用优质的专业技术把脉海工平台,用船检人的责任担当追风逐梦,用品质服务为万家灯火保驾护航,确保福建省内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零事故,在助力福建海上风电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吴晞一直勇毅前行。
热诚助企 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
在企业眼中,吴晞是精益求精的“死心眼儿”,检查养殖平台时,从螺丝镗孔到钢板焊缝,他都要亲眼见过、亲手摸过,确认没有纰漏后才签字。
“勤劳为本、务实为人”是吴晞的人生格言。他有条不紊地安排好每一项事情、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论是审查图纸、养殖平台建造和营运检验,他都心细如发,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圆满完成。
最初的时候,海上养殖平台的企业因考虑经济因素,未与CCS展开合作。
吴晞主动联系福建省地方政府、主管机关、企业、设计公司及建造船厂开展业务拜访和现场调研,组织深海养殖装备专题技术交流,重点推进深远海养殖平台入级检验,通过点、线、面全方位的专业技术服务,切实助力福建省深海养殖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有序推进深海装备养殖试点。
闽投一号
“深远海养殖不仅是一种养殖方式的改变,更是产业的提升和模式的升级,将积极带动经济发展。”企业在乎养殖平台的成本投入,吴晞就积极钻研,用技术帮企业算好“经济账”。为确保“定海湾1号”深海养殖平台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吴晞主动陪同企业和设计公司实地考察养殖海域,汇总分析历史海况数据,协调审图中心在系泊强度校核前期就与设计公司开展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设计公司针对规范的强度校核要点和作业海域的海况特点,最终创造性地采用了5点分布式大抓力锚泊系统,不仅切实保障了平台的抗风浪性能,还为企业显著降低了装备的建造成本。
为做好深海养殖平台入级检验工作,吴晞带领他的海工检验团队走实地、做实事,深入了解海洋经济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针对项目特点及客户需求,爬高下舱对平台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他紧密联系船东、船厂、设计单位,研究攻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深海养殖知识,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他身体力行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微信群等方式组织技术交流会议,为客户解决深远海养殖平台设计、建造过程中遇到的水动力计算、结构强度校核、锚系泊计算分析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用一流的技术服务为福建省加快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助力“定海湾1号”“定海湾2号”“闽投1号”“乾动1号”“宁德1号”等4型5座超过18万立方养殖水体的深海养殖平台完工建造,为海洋渔业养殖深海型、集约型、高端型发展保驾护航。
他的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获得相关方的高度认可,福建省决定3年建造25台套、47万方水体深远海养殖装置全部由CCS执行入级检验。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船级社的专业技术和严格把关,为福建省加快推进深海装备养殖工作提供了积极保障!
世界上最远的路莫过于双脚,最高的山莫过于心灵。吴晞将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的愿望,化作了一个个脚印,翻越了心灵的高山。站在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起点上,吴晞将一如既往、勇立潮头,坚持科技兴海、创新驱动,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向深远海挺进的科技瓶颈,彰显交通人开路先锋的担当作为和作用,有力促进我国海工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海洋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力量。
记者手记
敢拼敢闯 精彩人生
面容清瘦、温文尔雅、性格开朗,吴晞就这样出现在我的面前。
他有一种特有的从容,那应该是经过风浪后的淡定。还有一份纯真,那是默默坚守中,一份难得的赤子情怀。初见吴晞,我不禁感慨,福建地区海工专业验船师“第一人”居然这么年轻。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吴晞的血液里就流淌着“闯”的基因。在海工业务并不繁多的福州分社,他主动要求申请参加海工验船师资质培训;在聚少离多的家庭时间,他与身为审图验船师的妻子讨论最多的还是船舶与专业,今年十岁的儿子甚至能看懂船舶图纸;伴着渔船长大,为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渔民过得更好,他积极钻研学习,极力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由“闯”起步,靠“创”加速,没有先例可循,他就创造先例,没有经验可资借鉴,他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或坚强、或柔软,或执着、或壮阔。他的一言一行,都饱含着对大海的深情和热爱,都是对拼搏人生最朴素的解读和诠释。吴晞用追求卓越的奋斗,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让福州分社的每个人都愿意跟他一起拼搏向前。
经略海洋长风起,逐梦深蓝正当时。吴晞就是福建海洋经济发展路上的忠诚卫士,乘风破浪,向海图强!
李思颖
上一篇: 情寄清明 缅怀先烈